首页
| 小中伴学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导员那些事儿
王昊禾2025-06-30
有时,选择比努力重要
有时候 选择大于努力
如何选择
适合自己的专业
受到南航徐川老师的
《我们怎样选大学?》
启发
这里手动@南航徐川
结合着近期招生宣传的工作
也想分享一下
针对当下的高考生和高考家长
如何选专业
关于招生 / INNOVATION
招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也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
这两天在视频号、抖音号上
频繁回复招生的咨询问题
总结一下
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家长集中的问题:
这个分数能不能上
什么专业好
专业就业好不好
学生集中的问题:
宿舍条件好不好
食堂好不好吃
社团多不多
问题多 而且相对重复
其实
分数出来
按照分数段选择学校
选择也就相对集中了
关于专业 / INNOVATION
在说主题前
想先分享一件事情
带了十年学生
新生来学校的第一次谈心谈话
必问的一个问题就是
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很多的答案都是
父母觉得不错
家里亲戚有学这个的
就业有前景
很少听到喜欢这个专业的
或者说了解这个专业的
后面就会面临一个问题
当学习的深入
适应专业 喜欢专业 热爱专业
不适应专业 讨厌专业 逃避专业
我始终认为
专业具有一定的适配性
不适合所有人
那该如何选专业呢
兴趣爱好就很重要
徐老师说:
“三步确定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不妨借助各类AI工具。
第一步,通过学校招生简章找感兴趣的专业,哪怕只是名字喜欢;
第二步,搜索这些专业上什么课,用什么书,就业去什么地方;
第三步,测试自己的性格兴趣,圈定和确定具体范围。”
我非常认同
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
想了解开源的信息 手段非常多
大学的教育和高中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要大体知道你选的专业学什么
在对专业探索和课程的了解中
大致知道你未来会不会喜欢
就业方向可以参考招生简章
或者推荐
麦可思研究院《20XX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从大数据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然后就是自己的性格
可以试一下MBTI和霍兰德量表
两个我都测过
会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想法
有不同的定位和推荐
可以尝试一下
这里打个广告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AI招生”智能体
我能答的 他都可以
而且可以通过7*24小时服务)
关于选择 / INNOVATION
那什么专业好找工作
毕竟专业不是学业
不是未来四年或者五年面对的
可能会是一直从事的
徐老师说:
“那什么样的专业是未来可期的?
说句大家很熟悉的话:大我和小我相结合。
简单说,国家需要的,结合自己喜欢的。”
国家需要的 就要看政策了
国家的发展方向、经济发展重点
在二十大报告里
在五年规划里
在新闻联播里
国家需要的是你要考虑的大方向
自己喜欢的也很重要
每天在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中
会无限激发自己的驱动力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专业不会让所有人都能找到好的就业方向
但是会让那个学的好找到工作
当然这个学的好 不光是绩点高
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个人观点
本科的专业
更多的是打开思维方式
主动学习能力是必备的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人教
也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标准答案
如何当父母、如何谈恋爱、如何处理情绪,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都需要自己的主动学习
这样
为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关于转专业 / INNOVATION
那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
每个学校都有转专业的政策
这里再做个广告
安徽建筑大学转专业
一不设置成绩门槛,按在校考试成绩选拔;
二不设专业保护,无转出比率限制,不对学生成绩提出要求;
三可以大一转一次,大二在学院内部还可以转一次专业。
如果这些机会你都完美错过了
那考研还可以跨专业(虽然很难)
但也不一定要从事对口专业
前面说过
专业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毕业了、工作了就不用学习了吗?
只要接触到新的东西
都要学
在最后 / INNOVATION
拿自己举个例子
本科专业城乡规划
当时
父母参与抉择的更多一些
自己没有特别的想法
进入这个专业后发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如果说最重要的
学会了主动学习
硕士专业建筑学
这个是自己的选择
结合了自己的兴趣和特点
毕业后回母校工作
随着工作的深入
觉得需要提升自己
去申请了博士
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每个专业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更核心的是
不断的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
所以
相信学生的能力
让他们主动去思考
未来的路需要他们去走
不能拿之前的经验去取代他们的选择
现在是开源的世界
他们知道的太多 想要的也多
又没有办法完全自主选择
家长可以提供建议
去引导他们
也请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在专业选择上
往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最后
欢迎报考安徽建筑大学
有缘就来
建筑与规划学院
END
图片 | 源于网络 小编自摄
策划 | 审稿 “逗,留”工作室
整理 | 编辑 | 小小 老萌
版权归原作者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导员儿哇哈哈的世界
陪伴你成长 我是认真的
“逗,留”工作室
“逗,留”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主理人为安徽建筑大学辅导员王昊禾、副教授、安徽省最美高校辅导员、GCDF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高级创业指导师,先后立项为安徽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风涵养工作室、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安徽省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项目。秉持“陪伴是最好的成长”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了适合“Z时代”大学生的“1+2+3”三全育人实践体系,引导时代青年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绚丽多彩的青春新篇章。
[通讯员:邢怡萌]
[指导教师:王昊禾 ]
[责任编辑:导员那些事儿]
收藏
投诉
我要评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立即评论
全部评论
0
展开全部评论
{data.realName || data.addUser}
[{data.time}]
{data.supporterCount}
{data.content}
回复({data.replyCount})
收起回复
管理员回复:
{data.adminReply}
[{data.modifyTime}]
查看更多回复
发送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content}
[{data.time}]
回复
管理员
回复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adminReply}
[{data.modifyTime}]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回复
{data.commentUser}:
{data.content}
[{data.time}]
回复
有时,选择比努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