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是一种中国的传统玩具。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关于走马灯还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最基本的走马灯由蜡烛、飞轮、剪影和支架构成。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故称为走马灯。
走马灯不仅是中国的传统玩具,而且是一个很好的STEAM教具,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分解:
走马灯中的STEAM
S 科学
走马灯的动力原理:热空气;
走马灯为什么能够旋转;
灯罩的重心和走马灯的稳定性问题;
T 技术
如何切割、粘贴、剪裁走马灯;
E 工程
走马灯的最佳高度探究;
飞轮的形状对走马灯的影响问题;
飞轮的构造类型;
A 艺术
走马灯与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走马灯的剪影;
M 数学
如何均匀分割飞轮;
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个简易走马灯的制作方法。准备好材料,跟着下面步骤一起做吧。
重要时期说三遍,走马灯的制作特别要注意用火安全!用火安全!用火安全!建议学生制作过程中家长全程指导。
材料
硬纸板(1块,圆形, 直径10公分)蜡烛(1枝5公分)、卡纸(1 张长方形, 26 公分)、画片(5片,长方形)、竹筷(1根)、揿扭(1个)、缝衣针(1枚)、透明纸(1张26公分×18 公分)大号纸条(5根,0.4公分x 12公分)剪刀、胶水、小刀
步骤一:
首先,剪出一个直径10 公分的圆纸板,做成如图所示的风轮, 实线部分用小刀割开, 虚线部分按同一朝向折起。
步骤二:
把5根细长纸条的一头分别粘贴于五张卡通画片的上端, 纸条的另一端均匀地粘贴于叶轮外沿, 折叠细纸条, 使风轮平放时图片自然下垂。风轮圆心处预先钻一个小洞, 揿扭一分为二, 带凸头的一半从风轮下方往上插入圆心的小洞中, 另一半从风轮上方扣上。
步骤三:
将竹筷截成9公分长的一段, 缝衣针垂直地插入到竹筷中心处, 长方形的卡纸卷成高为18公分, 直径为8公分的纸筒, 用胶水粘牢。在离纸筒上沿2公分处用剪刀各开一洞(左右相对), 洞的大小以能刚好插人竹筷为宜, 然后从纸筒内把短竹筷的两端插入到两个小洞中(针尖向上) , 固定好。
步骤四:
灯座直立桌面, 把叶轮中心的揿钮凹洞对准针尖, 安放于灯座上, 轻轻转动风轮, 调整平衡。至此, 整个走马灯的制作便完成了。玩的时候点着蜡烛, 再把灯座罩在短蜡烛上, 一会儿叶轮就会带动悬挂的画片转动起来。
制作来源:
徐卫 徐小玲 走马灯的制作 科学课 2003年6月上半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