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战术
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指挥美国第1、第9、第10三个军,和南朝鲜第1、第3军团共计23万余人,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向志愿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目标直指汉城,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爆发。
战斗中,李奇微采用了“磁性战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利用己方后勤和机动方面的优势,跟志愿军玩起了拉扯。美军各部队齐头并进,不给志愿军分割包围的机会。同时,美军与志愿军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志愿军一进攻,美军就快速收缩,志愿军一后退,美军就迅速跟进。为了防止志愿军夜袭,美军一到晚上就退到30里开外,待到白天再利用机动优势跟上。
等到七八天过后,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消耗得差不多时,美军就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向志愿军发起猛烈进攻。在李奇微带领的美军进攻下,志愿军少得可怜的优势也难以发挥出来,前线形势十分危急。
此时,在前线坚守的志愿军部队只有21万人,无论是人数、装备、火力,还是后勤补给都弱于敌人。彭德怀认为,不调集志愿军主力,就难以抵挡美军的进攻;但如果全面出击,势必会打乱修整计划,不利于春季进攻。
出于军事角度考量,彭德怀向上级请示,可否北撤30公里?
彭德怀
中央出于政治目的考量,不同意志愿军北撤:北撤不但会影响士气军心,还会减少中朝两国手中的筹码,使两国在与美国的谈判上,处于不利地位。简而言之便是:不能撤,撤了前面的仗就白打了。中央指示,需挡住敌人进攻,并在三四月份时组织反攻,将战线推进到三六线,为和平谈判赢得先机。
即使是地狱难度,志愿军也必须背水一战。
王牌对决
根据“联合国军”的双线进攻,志愿军制订了“西顶东反”的战略部署。西线由韩先楚率领朝鲜人民军1军团、志愿军50军、38军,在汉江南岸牵制敌军主力。东线由邓华率领39、40、42、66军发动反击,力图击溃敌人,然后威胁美军侧翼,迫使美军退兵。
战役的关键就在于,西线的中朝人民3个军,能不能顶住“联合国军”最为精锐的力量。一旦失败,被敌人突破了阵线,三八线以南将全部崩盘。
50军的前身是国民党的滇军第60军,这支部队曾在抗日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50军于1948年投诚,进入朝鲜后参加了3次重大战役,并在第3次战役中率先突破汉城,战斗力十分强悍。
38军更是志愿军的王牌部队,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穿插至三所里,死死地钉在美军的退路上,导致了美军东线的完全崩溃。彭德怀老总在电报中的一句“38军万岁”,让38军获得了“万岁军”的称号。
美军这边也是精锐尽出,尤其是第9军的骑兵1师和第1军的25师。骑兵1师是美国建国时期的开国之师,这支骑兵师发展至今,已成为列装了各式车辆的机械化师。25师更是在与日军的作战中未尝一败,被视为是美军的王牌部队。
美军
汉江阻击战
志愿军50军在汉城以南的汉江南岸防守,38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负责掩护50军侧翼。
1月27日,“联合国军”集中包括美24师在内的4个师3个旅,在大量炮火的掩护下,向志愿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志愿军依靠野战工事顽强阻击,与美军、英军、土耳其军、南朝鲜伪军在每一个据点反复争夺。
50军148师443团,在帽落山遭遇了美24师。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下,443团死战不退,弹药打光了,战士们就用刺刀、用石头与敌人搏斗,最后连炊事兵和勤杂人员都上了战场。最终,443团击毙敌军1500人,成功阻敌一周。
其他地区的战斗同样激烈,志愿军444团顶着敌人营级的炮火轰炸,艰难地守住了修理山。11营2连1班处在阵地的最前沿,他们三次打退美军一个营的兵力冲击,后来,敌人又集中300多人朝阵地扑来。眼见弹药所剩无几,增援部队难以到达,25岁的代理班长王英抱起炸药包冲向了敌群,与数十名敌军同归于尽。
王英牺牲后,一幅“王英舍身炸敌群”的版画被刊登在报纸上,再现了英雄的伟大事迹。王英也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
为了增强防御稳定性,志愿军转入第二防御线战斗。38军和朝鲜第1军团的部分部队,开始接替50军的防御阵地。2月7日时,50军已经阻敌十个昼夜,将“联合国军”挡在了汉江以南的国主峰、武甲山、内飞山一带。
随着汉江解冻,志愿军西线部队面临着背水作战的危险。于是,志愿军将主力撤到了汉江以北构筑防线,留38军在南岸坚守阵地。38军钉在这里,不仅是为了给后方争取时间,同时也是为了切断“联合国军”东西线之间的联系,保障东线部队反击的顺利进行。但这也意味着,38军要面对西线几乎所有敌军部队的正面进攻。
从2月8日开始,“联合国军”集结了美骑1师、美24师、英国29旅,南朝鲜6师等部队,相继扑向38师纵深不到30公里的阵地。 38军下辖112、113、114三个师。
112师336团5连首当其冲,他们在工事被炸毁、粮食弹药缺乏的情况下,以“人在阵地在”的决心,顽强地阻击敌人。两天时间里,5连以几乎全部牺牲的代价,打退了美军13次进攻,毙敌500余人。
112师335团驻守在580高地,他们遭遇了美军强力的炮火打击。美军炮火像犁地一样,将山头上的泥土都炸得翻了几番,335团部队伤亡十分惨重,连没拿过枪的通讯员、文化教员都上了战场,打到最后,全团只剩下十几个人。
美军24师39团模仿起了志愿军,他们借着夜色,绕到了志愿军防线的背后,企图给38军113师的师部,来一个“斩首行动”。炮弹落在了指挥部周围,志愿军立即命令113师338团前去解围。338团急行军来到指定地点,与第39团展开了激战。最终,338团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将来犯的美军基本歼灭。
38军114师,则直接面对了美骑兵1师的正面进攻。114师342团1营守在305.3高地,营长曹玉海率领将士们顶住了美军的七次进攻,曹玉海壮烈牺牲。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军队不同,志愿军并没有因为指挥官牺牲,就乱了阵脚,1营战士们高呼为曹营长报仇,他们怀着必死的决心,誓不让美骑1师前进一步。战至2月中旬,1营全营已不到10人,但他们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防守任务。
抵抗到底
2月16日,38军已在南岸坚守了22天。随着东线反击战斗结束,38军才奉命转移到汉江北岸修整。此时,38军这个志愿军的王牌部队已经伤亡过半,一共阵亡3000多人,伤1万多人。对面的占尽优势的“联合国军”,也付出了1.3万余人的伤亡,其中大部分是美军精锐。这场精英与精英之间的对决,反而是装备补给劣势的志愿军略胜一筹。
志愿军在汉江南岸的顽强阻击,有力支援了东线友军的作战行动,同时粉碎了李奇微与精锐部队齐头并进、攻占汉城的计划,有效化解了志愿军的重大危机。更重要的是,这场阻击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抵抗到底的决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