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田地里、山坡旁,经常听到鹌鹑的叫声。跑在田埂地头儿,偶尔鹌鹑会突然扑棱棱的飞远。你要是眼力好,还会捡到一窝新鲜的鹌鹑蛋,回家让妈给煮了吃,那叫一个美。有时候还能抓到窝在草坑里的小鹌鹑,花色的绒毛,要是不仔细看,以为是一蒲枯草。如果抓回去基本上都养不活。有一次我捡了一窝鹌鹑蛋,拿起来听到里面有声音了。小鹌鹑块出壳了,拿回家,放在冰箱的压缩机那(老冰箱压缩机外露,上面一直恒温,比较暖和),没两天就孵出了一窝小鹌鹑。放在纸箱里,喂了半个月,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还是全军覆没了。那时候小,不懂事儿,不知道保护动物。
我们来看看北方常见的鹌鹑,我们这管它叫呜嘞,不知道有么有也这么叫的地方。
鹌鹑属(学名:Coturnix):体型较小而滚圆,羽色多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体小褐色带明显的草黄色矛状条纹及不规则斑纹,雄雌两性上体均具红褐色及黑色横纹。雄鸟颏深褐,喉中线向两侧上弯至耳羽,紧贴皮黄色项圈。皮黄色眉纹与褐色头顶及贯眼纹成明显对照。雌鸟亦有相似图纹但对照不甚明显。
常成对而非成群活动。经常活动在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荒地、溪边及山坡丘陵一带,有时也到耕地附近活动。主要吃杂草种子、豆类、谷物及浆果、嫩叶、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虫及幼虫,以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和澳洲等。
展开全文
鹌鹑属的鸟类经常活动在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荒地、山坡、丘陵、沼泽、湖泊、溪流的草丛中生活,有时亦在灌木林活动。有时也到耕地附近活动。属于地栖性鸟类,性善隐匿,平时喜欢潜伏于草丛或灌木丛间,或在其中潜行。
性善隐匿。多成小群活动。是一类候鸟,常栖居于气候温暖的地方,是稚科中迁徙能力相对较弱的一种,翼羽短,不能高飞、久飞,往往昼伏夜出,喜夜间迁徙群飞,迁徙时多集群。日本农林部曾有人给一些野鹑带上特殊标记,然后放回自然界去。以调查其活动情况,结果证实了鹌鹑的趋温性。中国国内两种野生鹌鹑每年6-7月份在新疆西部,内蒙古东部繁殖,然后向南迁徙越冬。根据初步的调查与考证,两种野生鹌鹑的南迁路线可能有三条:从内蒙古和新疆直接南迁,分别到达辽宁、河北黄河沿岸和西藏吕都地区越冬;从昌都地区绕青藏经四川、陕西、河南一带继续南迁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昌都地区经云南、贵州迁至东南沿海地区。每年3-4月份迁飞回新疆、内蒙古等地繁殖。迁飞距离在400-1000千米左右。当然也有留在当地繁殖或局部迁移的鹌鹑喜欢在当地温暖、湿润的水草上筑巢。
除繁殖期外,多成小群活动。除迁徙时外,一般很少起飞,飞行时呈直线,常贴地面作直线低空飞行。叫声为响亮、清晰如滴水般的三音节哨音,常被形容为wet my lips,常在清晨、黄昏或夜晚时鸣叫。被驱赶时发出刺耳的哨音。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旬至9月底离开繁殖地。迁徙时成群,多在夜间进行,白天则躲在草丛,灌丛中休息。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